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2025年4月《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阶级基础
B.客观条件
C.科学前提
D.思想渊源
【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批判精神。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称为()。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案】C【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称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是意识层面的,存在是物质层面的,二者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
A.相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答案】D【解析】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不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唯心主义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这说明联系具有()。
A.稳定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多样性
【答案】C【解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多样性是指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稳定性不是联系的特征。
6.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作为其实质与核心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规律【答案】A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
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直观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答案】D【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认识是先于经验和实践的。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收集感性材料
B.分析实际情况
C.提出科学假说
D.理论付诸实践
【答案】D【解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论付诸实践属于第二次飞跃。收集感性材料、分析实际情况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中的感性认识阶段,提出科学假说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圣西门B.费希特C.马克思D.恩格斯
【答案】C【解析】“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提出的。这句话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即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10.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总和
【答案】A【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方式,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
1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
A.它被经济基础决定B.它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C.它为经济基础服务D.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集中于为其服务。
12.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C.法律标准D.道德标准
【答案】B【解析】划分阶级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13.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
A.每个人都在历史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B.每个人都在历史发展中起同样的作用C.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D.普通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可忽略的
【答案】B【解析】唯物史观认为每个人在历史发展中起不同作用,但都有作用。
14.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间是等比例关系B.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间是正比例关系C.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间是反比例关系D.使用价值为零时,价值也为零【答案】D
【解析】使用价值为零,价值也为零,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
15.从物质形态看,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价值构成B.资本技术构成C.资本有机构成D.资本积累构成
【答案】B【解析】一定数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技术构成。
1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是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半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总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答案】D【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属期中决定性的阶段是
A.复苏阶段B.萧条阶段C.危机阶段D.高涨阶段【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阶段,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周期的结束,又是新周期的开始。
18.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的“三权”指的是
A.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B.立法权、财政权和司法权C.财政权、监督权和司法权D.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衡,故选择D。
1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实现经济全球化和福利社会化B.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和全球化C.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D.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社会条件【答案】C
20、通过大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经营的垄断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思
【答案】A
21、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实行“个人联合”来实现B.建立金融研究机构亲实现C.实行“参与制”来实现D.掌控互联网和新闻媒介来实现
【答案】A
22.下列选项属于国家与名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形式的是
A.财政支持和再分配B.政府收购私人企业D.政府的加工订货C.国民经济计划化
【答案】B
23.1921年春,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展商品经济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D.实行余粮收集制
【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经济,区别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4.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有其历史必然性B.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C.它是“反常现象”D.它是“早产儿”
【答案】A【解析】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如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等,同时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也不是“反常现象”或“早产儿”
2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
A.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差别,还需要实行按劳分配等。过渡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2)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并最终服从实践检验的结果。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答案】(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世界货币职能。
29.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利率调节经济?
【答案】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对国家支持的产业或企业给予优惠的信贷条件,鼓励其发展;相反,对国家要控制的经济活动则用较严格的信贷条件来制约。在经济过热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相反,在需要刺激经济发展、走出萧条与不景气阴影的时候,则适当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与消费
30.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2)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3)在组织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依赖于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2.社会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实质: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2)作用:①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③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3.试述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及价值决定
【答案】(1)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以上就是山东自考网为同学们准备的关于“2025年4月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的相关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流程、考试安排、专业介绍、院校选择、报考费用、考试复习等问题的相关信息,欢迎咨询山东自考网的老师哦!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自考本科 2025年4月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k.sd.cn)
⊙小编提示:添加【山东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3年山东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流程、准考证打印方法、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山东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